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

DDS047-「物理常數」

我近來賦閒在家,一方面和盛夏炎暑揮汗相搏,另方面也藉機針對一些自覺有趣,但又似懂非懂的科學議題,開始研讀一些相關的文獻和書籍。過程中,赫然發現在「科學美國人(Scientific American)」雜誌社出版的專集中,有一篇探討「物理常數」,是否會隨時間改變的文章(見文末參考文獻),兩位作者文筆流暢,論述清晰有秩,是我閲讀過少數科普佳作之一,受益良深之餘,也擇其重點寫來與大家分享。

如所周知,「物理常數」指的是物理學上那些永遠不會改變的係數,例如在國際標準單位(SI)下,光速( c = 299,792,458 )、牛頓的引力常數(G = 6.673 x 10-11),卜朗克常數(6.62606957 × 10-34)和電子的質量(me = 9.10938188 x 10-31),它們永遠都是純數字的「常數」,沒有它們,今天我們所習知的各種物理定律,也就無法存在。但是,一個簡單又有趣的問題是:在我們目前認知的宇宙裡,它們為什麼非要是「常數」?真的永遠不變嗎?

比方説,「弦論(string theory)」就認為宇宙的時空,不只是如我們目前所認知的四維(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),必須以更高維存在。若這屬實,那麼這些「常數」,在更高維的宇宙時空,也還是這些數值嗎?雖然目前科學家們還是無法驗證「弦論」所述是否正確?但在真相不明前,我們不得不承認,在「弦論」所述的更高維宇宙中,這些「常數」很可能就不同了。換句話說,我們今天所認知的「常數」,是否只存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中?而且它們只是我們宇宙在形成過程中,所造成的一種巧合(happenstance)?至少,「弦論」提供了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,所謂「常數」是否真的是「常數」這個概念。

其次,是否這個「常數」的名詞,其實只是一個被誤用的名詞?(就如同「帝王蟹」,並非甲殼綱動物,並非是蟹)它們也可能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改變。事實上,從 1930 年代開始,科學家們就針對此問題,產生了質疑,也透過不同的實驗方法來檢測,但問題是:這些量測工具的原理,也都是建立在這些常數上,因此變得不可行。也就是說,你想要驗證的這些「常數」是純數字,沒有單位(如長度、質量或時間),例如,你不能測電子的質量,因為它本身就是「常數」,為了能去除「質量」這個單位的干擾,你頂多只能測(比方說)質子質量和電子質量的比值,這時兩個質量單位就被消除了。另一個問題是:你要檢測這些「常數」是否會因時間改變而改變,檢測的儀器必需能維持長期(百年、千年、萭年,甚至上億年)的穩定,這對目前的儀器而言,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
為此,Arnold Sommerfeld 1996年提出一個稱為「細結構常數(fine-structure constant)」,以數學代號α表之,並定義

α = e2/2εohc


        其中e為單一電子的電荷數,h為卜郎克常數(Planck constant),c為光速,εovacuum permittivity。依此公式計算α值為 1/137.03599976,或簡約為 1/137(有一説,同儕科學家們就常把此 137,設定為他們手提箱對號鎖的號碼)。假如這個「α」改變的話,所有公式右邊的「常數」都會隨之改變,意味著我們身處的世界也就全都走樣了,例如,假如α小一㸃,則我們周期表中穩定元素的數目會增多,而且許多元素的吸收光譜,也會偏離它們原本該在的位置,反之,假如α變大些,則像在宇宙形成初期時的核融合反應就不可能發生。

有了以上這個α常數值,接下來科學家們要驗證的是,它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嗎?首先,他們以目前最精準的原子鐘(atomic clock)做為時間的計量工具,因為α值即使在三年內只改變了 4/1015,原子鐘也能偵測得到,但結果是α並沒有絲毫改變,也就是說,這個α值在短期間(十、百年)內,確實是不變的!但別忘了,這只是三年而已,我們所説的「物理常數」,可是得恆古上億年不變的啊!看來要用傳統方法,驗證這些「常數」確是恆常不變,還真是不易。

所幸,在 1970 年代,法國原子能委員㑹(Frenc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)發現,位在非洲西南加彭共合國(Gabon)的一處鈾礦,其中釤(samarium)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能量和α值相關,若α值改變,則其目前的核衰變反應便無法進行,但實際測量結果證實,在過去 20 億年來,其值僅改變了約 1/108。同樣原理,測量 46 億年殞石中,錸(rhenium)衰變到鋨(osmium)同位素的結果顯示,α值的改變不到 2/106。另外,為了探討更遙遠年代,此α值是否有所改變,科學家們進一步利用觀測 75 億年前「類星體(quasar)」所熾射出來的光譜,發現α值僅改變了 1/104,進一步使用更精確的測量方法(含必要的校正),科學家們宣稱,在過去 60 120 億年迄今,α值僅改變了 6/106,再經過與其他不同研究團隊檢測結果的比對和校正,目前科學家們的共識是:α值就時間而言,恆古以來並無顯著的改變(即使有些微改變,也都在偵測極限之下)。

接著我們不禁要追問的是,那是不是可以説,這α值或這些「物理常數」,在宇宙大爆炸形成後迄今,138.2 億年來始終都沒改變過?也就是說,它們在 138.2 億年的宇宙生命歷程中都未嘗改變?答案是:「不」。科學家們相信(見下圖和文末參考文獻;creditAlison Kendall),宇宙在形成最初的數萬年間,電場和磁場間的平衡,主要是以輻射為主,但當宇宙持續膨脹,輻射逐漸減弱,整個宇宙的成份也換成以物質為主,使得電場和磁場,不再維持原先的平衡狀態,這時的α值也開始緩慢增加,直到迄今約 60 億年前,宇宙在「暗能量(dark energy)」的驅使下,持續加速膨脹後,α值才維持不變〔註:有闗「暗能量」的說明,容我在往後的部落格文中,再為讀者引介〕。


 有了以上的說明,相信讀者在你往後各自的科研中,若涉及有「物理常數」的演繹或運算時,儘管放心大膽使用它們,不只是因為它們被稱為「常數」,而是因為它們已被證實確為「常數」,科學就是要「追根究底」,「物理常數」是不是真的是「常數」?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。

Reference: John D. Barrow and John K. Webb, "Inconstant Constants" in A Question of Time-The Ultimate Paradox, Scientific American, 2012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