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DDS031-「航海家一號,你到底在哪?(II)」

前文,為了要判定「航海家一號」衛星,是否已真正飛離了我們太陽系,科學家認為,必需要能有符合以下的三種證據:(一)「太陽風」的影響不見了、(二)開始遭到「宇宙射線」的襲擊、(三)磁場方向開始改變(因不再受到太陽磁場的影響,而是依循著其他星際間磁場的方向)。

今年七月中旬,天文學者在「科學(Science)」期刊上,連續發表了三篇,有關該衛星傳回數據之研究報告,結果證實該等數據確呈現了前兩項情況,唯獨第三項的磁場方向,似乎還尚未完全脫離太陽磁場的影響,也就是說,「航海家一號」尚在太陽系的邊緣上,並未完全飛離我們的太陽系,甚至推估,要到 2017 年,「航海家一號」才會飛抵「太陽鞘」的位置。但是,緊接著九月間,又有其他科學家,在天文物理學期刊(Astrophysical Journal)上著文,認為以上作者,對磁場的數據研判可能有誤,因而認為,早在前年(2012 7 27 日,「航海家一號」就已離開了太陽系,並以每秒約 17 公里的速度,往星際間直奔而去。

總之,不論「航海家一號」衛星,是否還在「太陽鞘」的範圍內,抑或已經離開了太陽系,進入了銀河的星際裡,它都是人類探測太空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和新的里程碑。對於以上不同科學家的論辯,主管「航海家一號和二號」衛星探測計畫的「美國航太總署」,立場反而顯得非常保守,僅宣稱:「航海家一號」已到了一個,我們人類從未到過的地方,我們期望有更多的數據,陸續從它傳送回來(你看,四平八穩,這種調調,才是當官的料!志在官場的年青讀者朋友,可好好學著!)

不管如何,科學家們咸信,「航海家一號」應有足夠的電力,可以繼續維持和地球的通訊,直到 2020 (甚或 2025)年,因此,可能再過幾個月或幾年後,我們就可以明確知道,「航海家一號」到底在哪了?之後,它當然就和地球「失聯」了,但相信應該還是在我們的銀河(the Milk Way)裡繼續往前飛行,預估 4 萬年後,它將在離我們太陽大約 2 光年的距離處。

然而,就在陸續捜集了更多由「航海家一號」傳回的資訊數據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,終於在 9 12 日,正式宣告:「航海家一號」,已遠離我們的太陽系,進入深邃的「星際(interstellar space)」了!也從此,「航海家一號」將正式代表我們地球的人類,無悔地向浩瀚無涯的宇宙前行,有如古代勇士們出征時,那種「壯士一去不復返」的雄偉和壯烈。我們在此也深深祝福:航海家一號,一路平安(bon voyage, Voyager 1)!

下圖(source and credit: http://news.nationalpost.com/2012/06/22/graphic-voyager-1-space-probe-exits-the-solar-system/ )是我最喜歡的一張,有關「航海家一號」,其「海報」式的圖片說明。上半部主要是針對它的整個外貎圖相、所擕帶的鍍金唱片(參見前文DDS030)以及其上配置的各種探測儀器(具不同功能)的簡要說明,有興趣的讀者,可自行放大來閱讀。圖的下半部則是完整標示出,其目前所在之處以及其與太陽系的相對位置,也清楚標記出天文學上,用來界定我們太陽系向外至鄰近宇宙,所在不同空間的專用名詞術語(如:HeliosphereHeliosheathHeliopauseTermination Shock Interstellar Winds 等),有了這些標記,相信讀者在閱讀時,就更易了解科學家們近一年來,對「航海家一號」所在確切位置,之所以有各種爭辯的由來。


前文提到,在「航海家一號」漫長的飛行途中,所拍攝傳回的照片,一直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,謹以下面三幅照片,與讀者分享。上面那張新月形的「木星」照片,攝於 1977 3 7 日(creditNASA/JPL/color composite by Emily Lakdawalla ),中間那幅照片,則是攝於 1980 12 15 日,當它離開「土星(Saturn)」時的最後一瞥(creditNASA/JPL/ color composite by Gordan Ugarkovic),下面那張新月形的「天王星(Uranus)」照片,則攝於 1986 2 1 日(creditNASA/JPL/ Emily Lakdawalla)。




最後,以下圖片(creditNASA/JPL)是 1990 年 2 14 日時,「航海家一號」,在離地球 60 億公里時,回過頭來拍攝我們太陽系的照片,讀者千萬別小看此照片,它可是大名鼎鼎、如假包換,被暱稱為「淡藍點(the Pale Blue Dot)」的最聞名太空照片之一。照片右邊的泛紅細帶,就是我們的太陽系,而在該紅細帶中的小藍點(在黃色圈內),即是我們的地球。針對這個小藍點,已故著名天文學家 Carl Sagan1934 - 1996)在他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中(Pale Blue Dot: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1995),就說過此句名言:「就是這裡,那就是我們的家,那就是我們(That's here. That's home. That's us.)」。這張照片,也提醒著我們:我們人類(何況每一個人)其實是多麼的渺小!(全文完)




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

DDS030-「航海家一號,你到底在哪?(I)」

近來在人類探測太空史上,有個有趣但又頗富爭議的話題是:「航海家一號(Voyager 1;見下圖,creditNASA)」衛星,現在到底在哪裡?讀者不要輕忽這個問題,它可是太空學者們,魂牽夢縈,記掛最深的一顆「人造」衛星,因為將來有一天,當我們太陽,成為一個「紅巨星(red giant star)」時,這「航海家一號」衛星,很可能就是「宇宙」中,唯一能代表「來自地球」的殘存證物,證明我們「地球」在宇宙的演化過程中,的的確確存在過。聽起來很驚悚吧?但你放心,總有這麼一天,只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!〔註:依天文學家的看法,「宇宙」間的所有星系或星體,在「宇宙」的演化過程中,都是「生生滅滅」的,就我們的太陽而言,再過個幾十億年,將會逐漸老化死亡(dying),成為一個「紅巨星」,然後把目前太陽系中的內行星(包括地球),整個吞噬殆盡。〕


話說這「航海家一號」衛星和它的雙胞胎兄弟(或姊妹,為了尊重女性讀者)「航海家二號(Voyager 2)」衛星,目前是人類探測太空的諸多衛星中,離我們地球最遙遠的一對衛星;「航海家一號」目前離「地球」約 180 億公里,而「航海家二號」離「地球」約 150 億公里。你要是對這個數字代表的距離無感的話,那你知道我們「地球」,離「太陽」總算夠遠了吧!但這也不過只有 1 5 千萬公里而已。或者,換個角度來說,你知道光以每秒約 30 萬公里的速度行進,因此,太陽光從「太陽」傳到「地球」約需 500 秒,即約 8 分鐘,但「航海家一號」的訊號(以電磁波傳遞,其速度等同光速),傳到「地球」需要 16 個多小時,也就是說,你早上起床後,8 點撥通電話給「航海家一號」,它要到深夜 12 點才聽到你的鈴聲,中國俗話形容一個人做事、反應慢,稱之為「慢半拍」,我不知道,像這樣該算慢幾「拍」?

閒話表過,回歸主題。此雙胞胎衛星,是由美國航太總署(NASA),分別於 1977 8 20 日(「航海家二號」)和 9 5 日(「航海家一號」)發射升空的,其目的主要是,針對太陽系的四個外行星(即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和海王星),進行探測,「航海家一號」原本是該先發射的,但因發射時,點燃系統發生故障,因而延至「航海家二號」發射升空後,才發射的,說起來,兩者距其發射升空迄今,已歷經了 36 個年頭,也是人類發射所有的探測衛星中,至今存活最久的。兩者在規劃當時,即設定依不同的軌道和速度,進行此遠距的探測,「航海家二號」以四大外「行星」為標的,而「航海家一號」則是以「木星」和「土星」為主(主要是因原來的預算經費被刪減)。

儘管「航海家一號」後發射,但它反而率先飛越「木星」和「土星」,當時它傳回來的許多珍貴照片,一直被各類相關教科書所採用,甚至也是各報章、雜誌、媒體,爭相報導的頭條訊息〔註:它拍攝的首張「木星」照片,於 1978 4 月傳回地球,那時它距「地球」約 1 6 5 百萬公里,比「地球」至「太陽」的距離還遠;見我下一篇 DDS031 文中,更多的珍貴照片〕。另外,由於此種預期的遠距飛行,它們自備的電力,很難能維持這麼久,因此它們也荷載了,以放射核種「鈽(plutonium)」為燃料的電池,即使如此,在飛行途中,它們還是得借助,每 176 年才碰上一次的,各外行星的一種特殊連線位置(alignment),以跳板方式,利用前一個行星的「引力」,彈跳至下一個「行星」,最終才能飛越至,離太陽最遠的兩個外「行星」處,也才能抵達目前的位置。有關此種借助其他行星「引力」,以利人類遠距太空探測的原理(稱之為「引力挹注(gravity assist)」),請見我後文 DDS032-「引力挹注」之詳盡說明。

其次,由於當時的探測任務,也考慮到在其離開我們這個太陽系後,可能會遭遇到,存在其他外星球上的有智商生物,因此,在此兩衛星上,也各自擕帶著,一直徑為 12 英吋(30.5 公分)、鍍金的銅質唱片(見下圖;creditNASA),上面錄製著各種自然(如風、雨、火山噴發)和動物的聲音,外加 117 張地表景觀圖片以及以 54 種不同語言的問候語(包括時任美國總統的「卡特」和聯合國秘書長 Kurt Waldheim 先生的信息)。另外,在其表面也蝕刻著(全部以「二進制碼(binary code)」記註),我們地球和太陽系在鄰近星河的位置,以便「外星生物」(假如真有的話),能知道我們在哪?說不定哪天,也能來造訪我們。


至此,聰明的讀者,可能會質疑說:你在文前一開始,就已明明說「航海家一號」目前的位置,在距太陽 180 億公里處,那又何來「你在哪裡?」這個「笨」問題?還裝腔做勢,自問自答,把我們當白癡啊!讀者老爺,你質疑的好,首先給你行個禮,說聲「對不起」,我也常自覺自己確是比較「笨」,但也就是因為「笨」,我才必須加倍努力,把我不懂的搞懂,算是「勤能補拙」吧!或者,臭屁一點,那就是有如「愛因斯坦」說過的名言:「不是因為我聰明,而是因為我對問題待的比較久(it's not that I'm so smart. It'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.)」其實,不是這個 180 億公里的數字嚇人,而是這個距離正好落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上,因此,這個問題更精準的問法是,「它到底是在太陽系之內呢?還是已經跑到大陽系外邊了?」不管如何,這可是人類有史以來,第一次能把「地球製造」的飛行器,送到這麼遠,而且可能還突破了太陽系的疆界,進入了我們銀河(Milk Way)中的星際空間(interstellar space),你說這該不該,像當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時那樣,也值得大書特書呢?

事實上,說「航海家」衛星,是人類探測太空史上迄今最偉大的「創舉」,誠非虛言,在有些太空科學家們的心目中,它目前已有的成就,早已超越了「人類首度登陸月球」的壯舉,這主要是因為,它是人類探測太空,有史以來離我們地球最遠(超過 180 億公里)的人造載具,而且是「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」〔註:任何其他的「人造衛星」,都是在太陽系之內進行探測,即使是 1983 年發射的「先鋒 10 號(Pioneer)」衛星,也不過只是跨越了太陽系最外行星(即「海王星(Neptune))而已〕。再以人類探測太空史所歷經的時間來計算,它自 1977 年發射迄今,已近 36 個年頭,足足佔了整個太空史的 64 % ,若依估計,它的電池壽命,可維持到 2025 年,屆時它可是佔了人類探測太空史的 71 %

依天文學的了解,我們整個太陽系,都是籠罩在太陽的磁場及其散射出來的各種粒子(即「太陽風(solar wind)」)的影響下,這整個空間範圍,稱之為「太陽圈(heliosphere)」,而這「太陽圈」的外圍,包裹著的即是「太陽鞘(heliosheath)」。這「太陽鞘」咸被認為,就是區隔太陽系和其他銀河星系的疆界,換句話說,它就是我們太陽系,往外的最後一道防線(例如,因為有了它,我們太陽系才不致飽受「宇宙射線(cosmic ray)」的襲害),過了這個分界,就進入真正的「星際空間(interstellar space)」了。

下圖(creditScienceNews: October 19, 2013)則是以「太陽至地球的距離(1 5 千萬公里)」為單位(astronomic unitAU),來說明「航海家一號(Voyager 1)」和以上這些專有名詞,離太陽的位置:目前「航海家一號」離我們的太陽距離約為 126 AU;離「heliopause(為太陽圈(heliosphere)和星際(interstellar space)間的界線」約 122 AU ;離「terminal shock(為太陽風(solar wind)急遽減弱的處)」為 90 AU;「太陽風」指的是由太陽熾射出來的次原子粒子(subatomic particles),速度高達每小時 1 50 萬公里,一般以太陽風所及之處為太陽系的最外邊界;「Kuiper Belt」約在離太陽 30 100 AU,為當初太陽系形成時,未能形成行星的殘留物體;由於我們整個太陽系(含太陽圈),以每小時 83,000 公里的速度,繞行我們的銀河系,形成一有如「尾巴」之拖曳狀外貌,稱之為「尾巴(Tail)」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