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爆炸理論(the Big Bang theory)」是物理和宇宙學家們,用來解釋「宇宙來源(the origin of universe)」的基本理論。其要義是說:宇宙由「無」到「有」(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),在距今138.2 億年前〔註一:此為這個月才剛剛被確認的宇宙最新年齡,較以前的估計(137.2 億年)老了約一億年;註二: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變動,它改寫了許多我們過去對宇宙舊有的認知,例如,宇宙膨脹的速率沒我們以前想像的那麼快,而且組成宇宙的「物質(matter)」、「暗物質(dark matter)」、「暗能量(dark energy)」三者比例也因而大為不同〕,宇宙只是一個單獨的「能量點源(a point of energy source)」,其大小比一個原子還小,自「大爆炸」後,所有宇宙中的各種「粒子(particles;請參閱我部落格前文 DDS003-「2013 年的 Pi Day」)」相互遠離而去,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宇宙。因此,「大爆炸理論(the Big Bang theory)」中的「大爆炸(Big Bang)」指的并不是一個「爆炸事件(explosive event)」,而是一種「猛烈的急速膨脹(violent expansion)」現象。
依照「大爆炸理論」的說法,宇宙在「大爆炸」之前,應是處在極高能量、極高密度又極高溫度的狀態,當它開始瞬間膨脹時,溫度遀之急速下降,在短短三分鍾內〔參閱上圖,請注意圖中上下軸時間和溫度的變化,你要是用 iPad 的話,可以點一下該圖放大來看;credit:grandunificationtheory.com〕,溫度由10^32度(絶對溫度,以下同)劇降到10^9度,這時能量被壓縮(condense )形成質子(proton)、中子(neutron)和電子(electron),當溫度繼續下降,這些「質子」和「中子」,結合形成了「重氫(deuterium ;為氫的同位素)」,這也是為什麼,整個宇宙在各類星球未形成前,充滿著「氫等離子體(hydrogen plasma)」。接下來,當溫度再趨下降,一些不帶電荷的電子(electronically neutral electrons)於焉形成。這時的宇宙也開始變的「清澈透明(transparent)」〔註:在這之前,由於電子把光能(包括光子)散射掉了,而且又吸收了所有熱輻射,宇宙是混沌不透明的〕,到這時,因「光子」不再被散射掉,而開始能在宇宙間自由的穿梭。這種過程稱之為「光子的去耦作用(photon decoupling)」,也就是因為有了這種過程,今天科學家們才能觀測到,在「大爆炸」瞬間後所殘留下的輻射,即所謂的「宇宙背景輻射(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)」(我在下一篇部落格裡當再為你詳細說明)。
上文及上圖主要是強調「大爆炸」後,那極短三分鐘內的過程,之後隨著宇宙的繼續膨脹,溫度也持續下滑(見下圖及其上方之橫軸;credit: ESA and the Planck collaboration),直到溫度降到差不多6000 度時(大約在「大爆炸」後的38 萬年時),所有我們今天看得見的不同元素(elements)、物質(matter)、銀河(galaxies),甚至我們人類自身也就陸續形成或出現了,自此我們習稱的「宇宙(universe)」也就完全形成了,此時外太空的溫度,也降到了只有絶對溫度 3 度而已。
另外,要釐清的是,雖然「大爆炸理論(the Big Bang theory)」中,「Bang」 這個字在英文字意上確是指「碰」的一聲,但是讀者千萬不要被這個名稱誤導,以為這個「大爆炸(Big Bang)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,聽到任何東西爆炸(或爆裂)時的「轟隆」一聲巨響,或是像爆米花時的「碰」的一聲。其實,這個「大爆炸」只是用來形容宇宙最初形成時的那一「剎那」或「瞬間」,是一個「時間」上的概念和「爆炸」的聲音大小,一點也扯不上闗係。你要是還是沒搞懂,那沒闗係,我就換個方式解釋給你聽,你總該知道聲音是靠空氣中的氣體分子來傳遞的吧?!也就是說,在真空中,聲音是無法傳送的。例如在外太空,你要是出了意外,大聲呼救,鐡定是沒人會趕來救你的,因為沒有人能聽得到你的呼叫吶喊。而由上文的解釋,你已知道在宇宙形成的那一瞬間(即大爆炸的那一瞬),整個宇宙充滿著的只是各種「粒子」,其他所有元素(包括空氣中的各種分子)都還不存在,怎麼可能有任何媒介傳送,「大爆炸」當時的「轟隆一聲」讓你聽到呢?
雖然如此,要注意的是,以上所說的沒有「轟隆一聲」,指的只是因為我們耳朵「聽」不到,並不表示真的就沒有「任何聲音」。因此,假如還是難免「有聲音」的話,那到底是什麼「聲音」?或是說這「聲音」聽起來像什麼?要回答這個問題,可還真是不容易。這裡要感謝美國華盛頓大學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, USA)的物理學教授 John Cramer ,最近(今年四月)利用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(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(CMB)radiation)」的數據,模擬了「宇宙大爆炸」發生後的 38 到 76 萬年間,你可能聽到的聲音(http://soundcloud.com/michael-bolen/sound-of-the-big-bang,你登入該網頁後,即點選最上方的音頻圖譜或箭頭即可;credit: John G. Cramer: sound of the big bang) 我懇請你一定要上此網站聽聽,因為設想一下,我們活在今天當下,居然還能聴到 138 億多年前,宇宙中最古老的聲音,是何其有幸的事啊!套句中國成語,那就是「萬籟無聲」中的「有聲」。由於該聲音的頻率(frequency)非常的低(人耳是無法聽到的),因此該模擬聲音已把原音放大了 100 x 10^24(100 septillion)倍。其次,在該模擬聲音中,其由低(弱)逐漸變高(強),然後又逐漸變低(弱),主要是因受「多卜勒效應(Doppler Effect)」的影響,以及由於宇宙的持續膨脹,把聲音的波長(wavelength)拉的愈來愈長(因此頻率變得愈來愈低)的緣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