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DDS053-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」

〔慟:上周五(10 10 日)是台灣海洋學界最黒暗的一天,船齡才不到兩年的海洋旗艦研究船「海研五號」,不幸於當天晚上 8 11 分,因天候海況不佳,於澎湖龍門外海四浬處觸礁沉沒,造成兩人(中研院環變中心研究員許世傑博士和海科中心研究人員林怡君小姐)不幸罹難,另 5位重傷,11 人輕傷。我們在此致上最誠摯的哀慟和悼念,願逝者安息,生者平安。下圖(上)為「海研五號」之前在海上航行的雄姿,而下圖(下)則為其沉沒瞬間所攝得的最後身影。〕



這篇短文算是「應景」之作,因為上周(10 6 日至 10 日)為科學界習稱的「諾貝爾獎周(Nobel Prize Week)」,所有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名單,在該周內依序予以一一公佈。其中星期二(10 7 日),即為「物理學獎」揭曉的一天,結果由三位日籍科學家(Isamu AkasakiHiroshi Amano Shuji Nakamura;見下圖;credit from Nobelprice.org),以發明藍光二極體blue light-emitting diodes; LED)及其在現代光電科技上的應用,共同獲此殊榮。當然,如同任何獎項之評選,總是難免有遺珠之憾,最後花落誰家,總是「幾家歡樂、幾家愁」,相信對那些未能獲獎的其他被提名人而言,能被提名其實就是一種無上的光榮和肯定,何況以他們在各自領域裡的傲人成就,相信日後還是有機會贏得此項桂冠的,我們在此也先予以最誠摯的祝福。


其次,由於我這個「部落格」所關注的議題,主要均集中在粒子/量子/原子和天文物理的相關領域上,而這些領域也幾乎囊括了,歷年來頒發「諾貝爾物理學獎」的一半以上,因此本文的目的是藉此機會,針對「諾貝爾物理學獎」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相關情事,予以條列說明於下,以饗讀者,至於有關「諾貝爾獎」的整體介紹,則請參閲前文 DDS005-「諾爾獎」。

一、所有侯選人的推薦函,均是由「諾貝爾獎委員會」,以邀請方式向相關單位或個人(如過去曾獲得該獎的得主)寄發,任何個人得自我推薦,而且所有相關資料,依規定得塵封保密 50 年後,始能公諸於世。
二、所有針對各個候選人的各項決議均採多數決,一旦確定受獎人名單後,即不可更換,也不得重提異議或申訴。下圖即為「諾貝爾獎委員會」,從發出推䔍邀請函到各階段審查的時間流程圖(credit from Nobelprice.org)。



三、自 1901 年「諾貝爾獎」設置以來,迄今(2014 年)共頒發了 108 次,其間 19161931193419401941 1942 年,因兩次世界大戰發生或未能有適當人選,並未頒發。另外,由於其中有多次是由多人分享,故總共有 199 人獲此殊榮,但扣除 John Bardeen 分別於 1956 and 1972 獲得兩次,故實際上擁有「諾貝爾桂冠(Nobel Laureate)」的共有 198 人。有關這些得主的完整名單和其獲獎的主要貢獻和成就,有興趣的讀者,可查閱以下該網頁之說明(http://www.nobelprize.org/nobel_prizes/physics/laureates/index.html)。此外,可能正如你所料,在這眾多獲獎者中,以「愛因斯坦」最孚人氣,堪稱家戶喻曉的媒體寵兒(參閲前文 DDS002-Pi Day (II)」及 DDS009-「愛因斯坦又對了!」)。
四、就每一年獲獎人數統計而言,其中有 47 次頒予單一個人,31 次頒予兩人,30 次由三人分享,主要是因為依「諾貝爾」先生遺言和「諾貝爾獎委員會」之規定:「受獎者必須對物理學有重大超人之貢獻,獎金可由多人分享,但最多不得超過三人」。
五、就所有得獎人的生日(birthday)而言,2 28 日和 5 21 日最多,依中國人的命理説法,這兩天應算是如假包換的良辰吉日了。
六、依得獎人的歲數而言,迄 2012 年止平均年齡為 55 歲。其中最年青的是 Lawrence Bragg,當時他才 25 歲,和他父親共同獲頒 1915 年的「諾貝爾獎」,而年齡最長者是,2002 年獲頒「諾貝爾獎」 的 Raymond Davis Jr.,當時他已屆 85 歲高齡。另外,「諾貝爾獎」從不頒發給已去逝的人,除非該人在宣佈得獎後去逝,就所有得獎人(不分獎別)而言,紀錄中只有 Erik Axel Karlfeldt1931 年的文學獎)和 Dag Hammarskjöld1961 年的和平獎)兩人。〔註:今年「和平獎」得主 Malala Yousafzay,來自巴基斯坦,年僅 17 歲,打破了「諾貝爾獎」有史以來,年紀最輕的記錄,真是英雄出少年,年輕人加油!〕
七、就性別而言,在眾多獲獎者中,只有兩位是女性:分別為 1903 年的 Marie Curie(即我們熟知的居禮夫人,她在 1911 年時,又獲頒了「諾貝爾化學獎」)以及 1963 年的 Maria Goeppert-Mayer
八、有趣的是,在所有「諾貝爾物理學獎」得主中,有四對父子檔,他們分別是:1915 年的 William Bragg Lawrence BraggNiels Bohr1922 年) 和 Aage N. Bohr1975 年)、Manne Siegbahn1924 年) 和 Kai M. Siegbahn1981 年)以及  J. J. Thomson1906 年)和 George Paget Thomson1937 年) 。

九、我們一般也稱「諾貝爾獎」得主為 「Nobel Laureate」,這個 「laureate」 意為「桂冠」,指的是希臘神話中阿波羅神(the God Apollo)頭頂上所戴,由月桂(laurel;學名為 Laurus nobilis)枝葉編織而成的圓形圈環。在古希臘時期,該「桂冠」主要是用來標織運動比賽中的勝利者或詩人的至高榮耀,後來才被引伸至「諾貝爾」得獎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