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

DDS048-「時間(I)」

〔註:下幅照片是我多年前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中央車站(Grand Central station)所攝,該時鐘典雅厚重,不愧為該車站膾炙人口的標誌,因其和本文即將探討的主題「時間」相契合,故就擇其用之以饗讀者。其實,要是寫部落格文,沒有圖片㸃綴,版面的鋪陳似乎就少了那麼一味,所以也就姑且用之,讀者老爺就莫多怪。〕


 如前文提及,我從二月「下崗」以來,什麼都不多,就是時間多。對於深埋心中一些自懂事上了學堂以來,就充滿好奇的科學/哲學問題,開始做了一番思考,其中之一就是「時間」,「時間」到底是什麼?不像其他「物理量」(如質量、長度、溫度,甚至空間),那麼具體可以掌握,「時間」這物理量似乎總是讓人覺得虛無漂渺了許多。

比方說,我們一般人對於時間、日子過的很快,常以「光陰似箭」、「歲月如梭」來形容,反之,日子不好過,過的慢,又有「度日如年」的說辭,這種個人對「時間」快慢的不同感受,當然無可厚非,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。但是,跳脫這種個人的感官認知,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,問題就來了,而且還不少。例如,以上提到對時間快慢的感受,就牽扯到了「速率」這個概念,而速率是以單位時間來計量的,例如,車速每小時六十公里,以 60 km/hr 表之,風速每秒六十公尺,以 60 m/sec 表之等等,也就是以「距離除以時間(距離/時間)」表之。你看問題來了,要計算時間的快慢,你就得以「時間除以時間(時間/時間)」表之,結果是沒有單位的純數字(因為分子分母的單位都是時間,被消除了),變得毫無意義了,因此,形容時間快慢,只是一種主觀的意念,並非客觀的真實。

其次(以一天為例),假若我們把「今天」設定為「現在」,那「昨天」就是「過去」,而「明天」就是「未來」,你也知道,昨天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(物理學上的用語是 fixed),而明天將發生的事情也還沒到來(物理學上的用語是 open),這個「過去」、「現在」和「未來」,看似獨立存在、互不干連。但是深一層來想,卻又覺得怪怪的,因為你明明知道,你現在的「今天」,到了「明天」,就成了「昨天」,而當時的「明天」,卻成了「今天」,如此不斷推移,沒完沒了(the present is constantly updating itself)。另外,我們常説的「午夜十二時(midnight)」,其實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時間㸃,因為它既標誌著一天的結束,但也是另一天的開始。因此,「時間」由「昨天」到「今天」再到「明天」,似溪流般連綿不絕,無法切割,形同所謂的「時間之流(the flow of time)」。

你可能認為以上所說還好嘛,「時間」的確像是流水般的向前(未來)流去。但是請先別急,再看看下面的例子:設想我們約好「明天」下午去看場電影,隔天早上有另外一位朋友,臨時約你下午去逛街,這時你跟你朋友説:抱歉,我已和別人約好「今天」下午去看電影,再過一天,你又碰到這位朋友,你再三向他道歉說:實在不好意思,「昨天」下午因為我已和另一位友人約好去看電影,所以無法陪你逛街。你看,問題來了,明明只有「看電影」這一件事,怎麼會出現在「明天」、「今天」、「昨天」呢?也就是說,一件事情(看電影)怎麼可能出現在三個不同的時間㸃(昨天、今天、明天)呢?何況你清楚知道「看電影」絕對是「有其事的(real)」,因此合理的辯證應該是,這個「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」,絶對「不可能是真的(unreal)」,也就是説,以上所謂「時間之流」,也就不可能是真的了(The flow of time is unreal, but time itself is real)。

其次,你也知道太陽和我們地球的距離,以光速計大約為八分鐘,意思是說任何發生在太陽上的事情,我們在地球上要八分鐘後才知道,這也就是説,我們「現在」觀測到在太陽上發生的事情,對太陽來說已是「過去」了。同理,火星距我們地球約二十分鐘光速的距離,我們「現在」接收到任何來自火星的訊息,實際上已在二十分鐘前發生了(即已是「過去」)。以上這兩個簡單的例子,清楚的告訴我們,我們所認知的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,完全是相對又主觀的,在物理學上是毫無意義的,這也就難怪有許多物理學家認為「時間」,只是一種幻覺(illusion),更沒有所謂的「時間之流」(Time doesn't flow at all)。

因此,針對以上這些紛擾,就有科學家提出所謂「時間景觀(timescape)」的看法,認為「時間」就如同自然景觀(landscape)一樣,你一眼望去,有山、有水、有小橋,它們同時俱在,也同時映入你的眼簾,對「時間景觀」而言,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三者,其實是同時俱在的,也同時浮現在你的腦海,而且當你談論它們時,你必須是置身於「時間」之外,因為就像你站在岸邊觀看溪流,見它由一方流向另一方,但是你要是也是水的一部分,你當然無法辨識水的流向,這也就應了宋朝大詩人蘇東坡,在其《題西林壁》詩偈中所説的:「不識盧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

至此,暫且先不辯證「時間」是否真的存在,但在現代物理學裡,它看來確是多餘的(redundant),因為描述一個物理量的改變,其實是不需要「時間」這個參數的。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 1960 年代,已故著名物理學家 John Wheeler Bryce DeWitt,在探討一可能結合「相對論」和「量子力學」的「宇宙萬物律(Theory of Everything;見下註)」時,赫然發現一個非常怪異的結果:他們導得一個稱為 Wheeler-DeWitt 的方程式(Wheeler-DeWitt equation),該方程式居然沒有「時間」這個變數,也就是説,「時間」在這公式居然消失了,這也就意味著,要解釋宇宙萭物,並不需要「時間」這個變數。因此,我們今天認知的「時間」概念,其實來自虛無(Time emerges from timelessness),「時間」是根本不存在的(Time has no place in a truly fundamental theory of physics)。

〔註:「相對論(Relativity)」指涉的是宇宙間「大尺度、高質量」的範疇以及其引致的相關「引力」效應,而「量子場論(Quantum Field Theory)」則涵括了其他「小尺度、低質量」以及其他「自然力(即「電磁力、強力、弱力」;見前文 DDS004-「數學之美」)」。雖然兩者在其各自所指涉的範疇中,均能完美解釋其相關的物理現象,但想要把兩者相結合在一起,特別是在「大尺度、高質量」的情況下(例如,在「黑洞」的內部和「宇宙」形成窄始之時)卻顯得格格不入(mutually incompatible),滯礙難行。因此,近代物理學家們深信,我們目前所認知的宇宙萬物(大到各種銀河星系,小到各種次原子大小的粒子)一定有一個更深層、更單一的物理定律(即所謂的「萬有律(Theory of Everything,英文縮寫為 ToE)」)予以規範。〕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